我要參展

“崤函記憶”攝影展亮相中國攝影藝術館

分享:

35幅你沒見過的老照片

追尋三門峽人的“獨家記憶”


不忘初心來時路,砥礪奮進新征程。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近日,“崤函記憶”攝影展在河南三門峽的中國攝影藝術館悄然開展,一張張老照片,蘊藏著舊時光里的故事,還原著真實鮮活的歷史,其中很多與三門峽有關的老照片均是首次展出。


35幅珍貴老照片,重現(xiàn)三門峽舊時模樣

放映機前,電影放映員神情專注;電廠總機房里,接線員認真工作著;車間里,紡織女工討論著《人民日報》……黑白畫面中,滿滿的時代感撲面而來。來到位于中國攝影藝術館二樓的“崤函記憶”展區(qū),仿佛隨著光影穿越時光,步入了那個記憶中的三門峽。據(jù)了解,此次“崤函記憶”展區(qū)共展出35幅珍貴老照片,真實反映了上世紀的三門峽市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場景,再現(xiàn)了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時期,三門峽城鄉(xiāng)變遷和人民生活的點滴,彰顯了三門峽人民在歷史創(chuàng)造和進步中煥發(fā)的蓬勃生機和巨大力量,蘊含著濃重的歷史厚度、文化深度和感情溫度,展現(xiàn)著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力。“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組老照片,展現(xiàn)老場景、講述老故事,幫助老一代人回憶過去,為新一代人搭建了解歷史的平臺?!敝袊鴶z影藝術館負責人孫振軍告訴記者。


三門峽大壩建設時期珍貴照片首次亮相

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以防洪為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控制流域面積68.84萬平方公里,樞紐總裝機容量45萬千瓦,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1957年,為了建設這一水利樞紐工程,來自全國各地的2萬余名建設者涌入三門峽。三門峽水利樞紐建設,自始至終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

在“崤函記憶”展區(qū),展出了一些與大壩建設相關的老照片。其中兩張照片尤為珍貴,一張是1959年10月,周恩來總理在三門峽大壩視察時的留影。周總理的到來,為當年來自五湖四海支援三門峽建設的人帶來了希望和決心,影像穿越時光,依舊振奮鼓舞著人心。

另一張是1957年,三門峽大壩開工建設時,時任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到三門峽主持開工典禮,在會場宣布“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開工”時的景象。據(jù)《傅作義傳》中記載:“1957年4月,傅作義參加了三門峽水利樞紐的開工慶典?!痹趹c典上,傅作義激動地對參加慶典的群眾們說:“同志們,我們今天的工程是國家的百年大計,是會造福數(shù)萬億百姓的偉大工程,我們要對得起中央支持,對得起百姓信任。”


聚焦三門峽人民勤勞致富的美好期待

除了三門峽的歷史大事件外,“崤函記憶”展區(qū)的老照片中包含了很多老百姓日常生活場景,有1958年大躍進期間集體農(nóng)田勞作場面,無論是年輕小伙還是裹著頭巾的大娘,個個眼神中都充滿精氣神,展現(xiàn)出三門峽人民用勞動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生動場景。

在一張表彰現(xiàn)場定格的照片中,穿著黑色對襟棉襖、戴著大紅花,勞動模范們神采奕奕地接受表彰?!斑@種黑色對襟棉襖對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非常親切,我們小時候的衣服多數(shù)是姥姥奶奶或者媽媽一針一線縫出來的,現(xiàn)在的衣服都是工業(yè)產(chǎn)品,缺少了些親情溫度和人文關懷。”前來觀展的市民劉先生說道。

說起舊時光里的三門峽,街心花園可謂是城市最繁華的地方,這座花園可以說是幾代三門峽人心中最美好的回憶。在“崤函記憶”展區(qū)中,有一張老照片就是在街心花園拍攝的。街心花園附近的一處蘇式建筑旁,群眾在寬闊的街道上載歌載舞,洋溢著幸福與活力,展現(xiàn)了時代變遷中的精彩瞬間?!斑@樣的照片寫滿了回憶,那時候沒有手機,不能隨時定格生活瞬間,所以老照片就顯得格外珍貴?!庇^展市民齊女士說,“周末我會帶上老父親再來中國攝影藝術館看展覽,這組老照片一定會讓他非常感動?!?/span>


部分展出作品

走親訪友 1950年代

大壩開工典禮 1950年代

紅花獻模范 1960年代

吃食堂飯 1960年代

紡織女工 1970年代

肅清流毒  1970年代

步入會場 1980年代

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 1980年代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jīng)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