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7日),第三屆影像西湖藝術現場——“宋韻跡憶”全省主題影像創(chuàng)作工程成果展在杭州富陽公望美術館開展。
本次展覽由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杭州市富陽區(qū)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攝影家協(xié)會、杭州市富陽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承辦,公望美術館、杭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杭州市富陽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桐廬縣攝影家協(xié)會協(xié)辦。
為什么要“來回.山居.之間”地尋找宋韻?
作為浙江省文聯(lián)“宋韻今輝”系列活動之一,展覽整體從一個主體虛構敘事展開,以江上行走的視頻為序曲,《富春山居圖》中出現的8個人物為虛構身份,形成他們在同一時空下來回富春山間行走的敘事模式,形成特有的展覽觀看線索。
展覽現場將通過畫中造境的方式,如瀑布、船、橋、亭、徑等讓觀眾通過點景人物的視角觀看周遭作品,讓觀眾沉浸至展覽敘事之中。
展廳中選取不同時代的人形成的關于富春山水的經典文獻,在多維時空的相隔中形成某種來回的對話,讓觀者形成閱讀文章和視覺觀展的雙重經驗。
郭珈汐 攝
在展覽空間內使用的搭建材料多以木、竹為主,營造的是宋代古韻的形貌氛圍,有詩性感,也有宋韻趣味。
本次展覽以“來回.山居.之間”為關鍵詞,其實是將“來回”作為攝影創(chuàng)作的方法;“山居”是展覽表達的空間狀態(tài),是攝影創(chuàng)作者和山水保持空間關系的方式;“之間”是攝影創(chuàng)作的主客關系,在“之間”中享受宋韻理學“格物致知”觀察世界的方式。
策展人宋振熙表示,展覽將討論宋韻的落腳點留在朱熹理學的思想之中,讓理學的治學觀點成為山水氣韻生成到攝影靈韻回歸的轉換方式。這也是把宋韻作為方法,將其從一種趣味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重要表達。也是在這樣的宋韻梳理下,山水到攝影,攝影到山水都相互產生了不同程度的促進發(fā)展。
郭珈汐 攝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從特邀藝術家到征集藝術家,從駐地創(chuàng)作到全國響應,參加本次展覽的作品都以宋韻理學所提倡的“情理共在,天理世界”與“取象游歷、身即山川”為創(chuàng)作指導思想,其帶來的宋韻跡憶將扎落于作品的詩性、神秘性、崇高感,強調藝術創(chuàng)作者和世界對象的身心合一。
作品《尋隱者。不遇01》
從宋代畫家郭熙的山水論來看展
本次展覽的空間設計將三個主廳以宋代郭熙山水畫論中提到的“三遠”作為觀看方式,即長卷構筑的“平遠”、層次排布的“深遠”、利用層高立軸閱讀的“高遠”,強調宋韻山水的空間美學。
在整體的視覺設計上以青瓷色為主基調,宋代書法為字體呈現,攝影觀看方式作為圖形符號;在展覽板塊中,蘊含了多種理解宋韻文化的方式,即“探宋、閱宋、賞宋、游宋、尋宋和傳宋”。
郭珈汐 攝
整個展覽分為四大版塊。
第一板塊以“行者/必有來回”為主題,體現“尋宋”“游宋”。通過特邀省內外藝術家進行駐地創(chuàng)作,真實行走于山水之間,感悟非現實性繪畫山水所帶來的氣韻,完成即時性的攝影“靈韻”視界再造。
第二板塊以“志者/常在賞探”為主題,體現“賞宋”“探宋”。面向社會征集藝術家作品,展示的不僅僅是富春山水,而是帶有山水趣味基因映照下的自然對象,以及傳統(tǒng)山水觀在浙江歷史地域的重新理解。
第三板塊以“居者/久為俯閱”為主題,體現“閱宋”。通過搜集調研富春山的歷史圖像,形成文獻研究并聯(lián)合展出,以歷史的影像在場,時空再覽富春山水,凝聚富春山新的歷史圖像志。
第四板塊以“傳者/生生之間”為主題,體現“傳宋”。展示藝術家宋振帶隊前往富陽大同造紙村展開田野調查項目,通過調研、走訪、探討等方法挖掘地方文脈、自然地理、社區(qū)結構、人文情景等,以此傳承宋韻技藝和文化精神。
此外,該展覽空間布局總體形成疏密錯落、層次豐富、氣韻靈動的空間效果,給受眾新穎又不失雅韻的游覽與觀展體驗。
據悉,本次展覽展期為8月27日至10月9日。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