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泉州(華光)國際影像雙年展將于3月10日在福建華光攝影藝術博物館開幕,40所外國藝術和攝影院校作品 + 20所中國藝術和攝影院校(含港澳臺)作品 + 26個國際商業(yè)和時尚大牌攝影師作品 + 國際攝影聯(lián)合會(FIAP)的作品將齊聚泉州,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本屆雙年展主題為“規(guī)矩與規(guī)則”。“規(guī)矩”是一定的標準、成規(guī)。而“規(guī)則”是運行、運作規(guī)律所遵循的法則。從這個角度來說,泉州這座城,持續(xù)輸出著它蘊含的巨大藝術能量,仿佛一個藝術強磁場,在吸引著人們的同時,也無形中改變著泉州城市的“氣場”。雙年展體現(xiàn)了一個城市的精神、文明、文化的底蘊,體現(xiàn)了泉州這座城市的整體參與感。
本屆雙年展是國內較為集中的國際攝影交流項目。特別是隸屬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攝影聯(lián)合會(FIAP)的加入,以及新媒體的展覽,也讓本次展覽令人期待。雙年展旨在希望中外高校的攝影教育者們一起探索和討論不同條件下的國際攝影交流和攝影教育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的地方,以便推進中國攝影教育的發(fā)展。
伴隨全球范圍內的城市更新,雙年展在激發(fā)城市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提高民生幸福指數(shù)、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轉型提質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給全球城市文化生態(tài)帶來了嶄新面貌,已經成為全球城市共通的文化符號。策展團隊始終認為:泉州文化模式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文化的普適性與交互性。視覺藝術作品依靠視覺效果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作品的思想同樣促成視覺美感的建立。我們需要建立這樣的視覺體系,泉州也需要這樣的外宣和文化的傳播。
相關介紹
福建華光攝影藝術博物館
經福建省民政廳批準的省級民間博物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700平方米。集影像展覽、國際學術交流、歷史影像館藏 、在地公共美育教育、東南亞影像研究、中國紅色影像研究(與國美合作)、辜鴻銘研究院、《海峽影藝》雜志以及網絡平臺為一體的無墻藝術機構。
部分展出作品
國外院校
萊斯利·特恩布爾作品(Lesley Turnbull,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卡琳娜·比克布拉托娃作品(Karina Bikbulatova,莫斯科國立文化學院)
穆賈希德·薩福迪恩的手工書(Mujahid Safodien,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
海倫娜·庫比卡(Helena Kubikca,帕森斯設計學院)
古德魯恩·西弗·奧拉夫多蒂爾(Gudru?n Sif O?lafsdo?ttir,冰島藝術大學)
鮑里斯·達維薩作品(Boris Dadvisard,威斯敏斯特大學)
國內院校
孫傳曄作品(北京服裝學院)
毛金強作品(北京印刷學院)
段涵萌作品(大連醫(yī)科大學)
陳茜作品(魯迅美術學院)
黃珊作品(南京傳媒學院)
韓敘作品(南京藝術學院)
王楠皓作品(山西傳媒學院)
許佳慧作品(上海師范大學)
張千一作品(沈陽城市學院)
趙妍卉作品(四川美術學院)
林沂頡作品(天津美術學院)
曹靖堅作品(天津美術學院)
韓佳龍作品(西安理工大學)
陳偉瀚作品(香港中文大學)
劉皓汶作品(浙江傳媒學院)
張筠棣作品(中國傳媒大學)
覃川作品(中國美術學院)
何天儒作品(中央美術學院)
徐成偉作品(重慶航天職業(yè)技術學院)
策展
艾倫·詹森作品(Ellen Jantzen)《創(chuàng)造風景》
馬丁·謝佩斯作品(Martin schaepers)《創(chuàng)造風景》
伊琳娜·霍扎伊諾娃(Irina Khozhainova)《花園之根》
個展
唐·佩尼(Don Penny)
托馬斯凱勒(Thomas Kellner)
空間影像
效果圖
王苡沫+三兒《Hearing Aid》,生物機械裝置,2023
何博《送流水》,行為影像,2022
黎光波《量子觀察者·在夢里每一片湖都是一個宇宙的入口》,影像裝置,2011-2022
李俊成《Monologue 3》,動畫裝置,2021
李星緣《相遇》,影像裝置,2019
魯婷婷《七河咒語》,裝置,行為影像,2019
陸昱《泡影》,空間影像,2020—今
吳雨航《舛誤幻影 》,攝影,混合媒介,2018-2019
趙欣《生命的狀態(tài)》,影像裝置,2008—今
總監(jiān)制:吳其萃
總策展人:崔波
聯(lián)合策展:劉曉霞、吉姆 ·雷默 (美) 、伊琳娜 ·契梅瑞娃 (俄)
執(zhí)行策展:朱曉兵、王暉、黎光波、劉益軒、姚志福、張小喻
視覺總監(jiān):莫廣平
文本敘事:朱亦祿
空間敘事:盛傳海
平面設計:李新春
翻譯外聯(lián):王玉
動畫設計:李俊成
主辦單位:泉州市文聯(lián)、泉州華光職業(yè)學院
支持單位:企攝協(xié)(深圳)
展覽時間:2023.03.10 - 06.10
展覽地點:福建華光攝影藝術博物館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