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風 發(fā)布時間:2019-01-16 14:01:34 來源:影像中國網(wǎng) 【原創(chuàng)】 編輯:樂呵
【允許轉載,轉載時請標注來源和作者】
付文強今年10歲,上三年級,他的家在遠安縣洋坪鎮(zhèn)百井的大山里,父母在他一歲時離異,父親常年在廣州打工,很少回家,他從小是就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付文強說:“爸爸前幾天來過電話,如果春節(jié)買不到票他就不回來了?!?/p>
廖卓涵今年9歲,特別喜歡畫畫,家里還有畫板,父母常年都在外打工,廖卓涵一直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她說:“馬上就要春節(jié)了,媽媽爸爸就要回來了,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光,連天空都是彩色的?!?/p>
楊軒浩,9歲,三年級,父母在外打工,和奶奶住,奶奶黃艷昌今年60歲。楊軒浩說:“我想畫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可是我不會,我可以照著畫嗎?”
劉馨怡,10歲,五年級,爸爸媽媽都在在深圳打工,和爺爺奶奶住,爺爺雙眼看不清,奶奶58歲。劉馨怡:“她最希望的是今年一家人能在一起給她過生日。”
郝智斌十分調皮,到他家的時候奶奶正在教育他。他生下剛一歲父母就離異,母親離他而去,父親又長期在外打工,他從小就和爺爺奶奶同住,在他的世界里,沒有媽媽,爺爺奶奶是陪在身邊的人,爸爸是保護全家的“超級奧特曼”。
到杜克宜家里時,他奶奶前段時間下雪把腿摔傷躺在床上,杜克宜正在照顧他奶奶。杜克宜家今年10歲,五年級,母親智力低下,早年離家出走,父親長期在外打工,和爺爺奶奶住,杜克宜說:“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坐在一起看電視,是他最大的心愿吧。”
杜雅馨,父母在浙江義務打工。劉馨怡說:“這幅畫是她去年中秋節(jié)時畫的,中秋節(jié),就應該是爸爸媽媽都在家的日子!”杜雅馨畫了三幅,每一幅都先畫爺爺奶奶。
譚湘萍,10歲,五年級,單親由父親撫養(yǎng),父親在深圳打工。和爺爺奶奶住。譚湘萍說:“真希望媽媽能回來呀,有一張合影?!?/p>
梁晨,有個一歲的弟弟,弟弟和大爹大媽住在溫州,父母也在廣西打工,母親還是廣西人。
譚慧婕父母都在廣東在打工,譚慧婕說:“我的爺爺幾年前就去世了,我必須住校,奶奶生病腿疼,照顧不好我。”
楊麗麗從外表看不像一個8歲的小女生,她說:“我最喜歡媽媽,我最討厭爸爸,爸爸在北京也沒有帶我去過,媽媽在廣西我還去過。爺爺用三輪車把我送到學校,奶奶給我做好吃的,雖然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我很快樂!”當楊麗麗說出這句話時,我是心疼并理解她的。但她心中的一家人,還是有爸爸的。
王瓊是一名鄉(xiāng)村小學的美術老師,從荊州理工學院平面設計專業(yè)畢業(yè)開始,在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洋坪鎮(zhèn)老君小學教美術到今年已是第四年了。
王瓊說:“鄉(xiāng)村的美術教學總是很難正常開展,因為很多孩子的美術用品總是買不齊,即使我把要求降到最低,只買彩筆、彩鉛和繪畫本,也會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買不來,問他們原因,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我爺爺奶奶不給我買”。
無奈王瓊只能通過班級群聯(lián)系這些孩子的爸爸媽媽,孩子的爸爸媽媽總會充滿歉意地跟她說:對不起呀老師,我們在外打工,沒辦法照顧到孩子,孩子需要哪些繪畫材料?我把錢轉給您,您幫忙買一下吧!”
作為老師,有紀律要求,不能與家長有金錢交易。但王瓊還是常常在孩子爸爸媽媽的委托下幫忙代買美術用品。其實,很多家庭并不是買不起,也并不是因為爺爺奶奶不愛孩子,只是孩子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溝通、交流、思想交流等方面難免會有困難,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與爺爺奶奶溝通起來更是困難。漸漸地,王瓊與一些留守孩子的爸爸媽媽建立了聯(lián)系,也會常常拍一些孩子在校的照片發(fā)給他們看。
老君小學共208名學生,據(jù)統(tǒng)計,其中留守兒童有105名,在校住宿89人,有很多留守兒童因爺爺奶奶年紀大、身體不好或住的偏遠等原因,不得不讓小小年紀的孩子們在校住讀。留守、單親、住宿……這些孩子們已經把學校當成了家。
2018年12月中旬一個晚自習,王瓊收到一個留守孩子家長的微信,家長在微信中說:”謝謝王老師讓兒子畫了他和爺爺奶奶在家里快樂的生活的花畫,孩子學畫畫很好......”
王瓊想,不如讓這些會畫畫的留守孩子們都來畫家里人,給即將回家過年的爸爸媽媽一個驚喜。在老師的安排下,孩子們以《我的一家》畫自己的家人。
很多孩子問王瓊:“老師,我可以只畫爺爺奶奶嗎?”王瓊說:“為什么呀?你的爸爸媽媽也是你的家人呀?”“可是我的爸爸媽媽不在家?!痹瓉恚⒆觽兝斫獾摹凹胰恕本褪恰霸诩依锏娜恕卑?!王瓊又問他們:“你們想爸爸媽媽嗎?”“想!”孩子們肯定地回答,王瓊說:“你們回想一下以前全家人在一起的場景,或者想象家人在一起的場景,把它畫下來,我會拍照發(fā)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
慢慢地,畫《我的一家》的孩子越來越多。畫畫,給他們帶來溫暖與快樂,讓他們的童年不再感到孤單。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