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第六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上榜作品丘:日常寫作

作者:未知 發(fā)布時間:2019-02-06 14:39:46 來源:影像中國網(wǎng) 【原創(chuàng)】 編輯:樂呵

分享:

【允許轉(zhuǎn)載,轉(zhuǎn)載時請標注來源和作者】

查看大圖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832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837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840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843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845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848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851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853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908

微信圖片_20190131143910


      日常,隨之而來,隨之而去。撿之如碎片,日月、生死、愛欲、病老……我依靠手機不斷去收集,去整理。奇怪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碎片非但沒有消解,反而變得更強或是改變,甚至是呈現(xiàn)與之相反的意義。放大、審視、脫離情境大概是其酵素。


      以各種方式來完成所遭遇的各種碎片,截取、裁切、放大、復印、翻拍、正負、疊加等等:高速路上車禍現(xiàn)場、電線桿撐起的月牙、兩個月后從麻雀死去現(xiàn)場撿回的頭骨、如佛像般的欲望、讓人聯(lián)想的金魚池、熏黑的假山、蝌蚪和死去的蛙、碗沿留下的那截龍尾、中藥煲里冒出來的黑洞、寺廟紅墻擠進綠色的古藤、冒著紅色牙頭的水杉、石頭撞出腿上的南美板塊、以及尚未開目的兔子…… 然而,最大的震撼卻是來自于日常的無常與不平常。

      正如:沏茶的沸水,昨夜還是山頂?shù)姆e雪。


評委評語


      丘在這一作品的闡述中寫道:“正如沏茶的沸水,昨夜還是山頂?shù)姆e雪。”這句話,富有禪意——世間萬物只不過都在轉(zhuǎn)換,外表只是虛像。是的,轉(zhuǎn)換,是這組作品的基本方式:高速公路護墻上的車胎擦痕,可以變成中國山水長卷;幾根毛發(fā),可以變成沙漠上的樹干;身上的津液,可以化成隱約的大佛。作品的組成因素,并不是你以為的那樣,而是可能來自于你想不到的穢物——他以這種轉(zhuǎn)換證明中國道與佛都持有的一個偉大觀點:道可以在屎溺中。這讓人醒悟:外在即幻相,非相,如夢幻泡影。所有無有分別,本質(zhì)一樣;是故齊物,眾生平等。

      這里的邏輯是智慧的,也是簡潔的,但要用圖像說明這一點,讓人信服,那是要有影像上的靈性的。而他,正是這種性靈高手,二十多年的實踐,可以說,這種完全的不著痕跡的反轉(zhuǎn),是他的拿手好戲(戲與真實在他那里是一回事)。比如,本次創(chuàng)作中的一張畫面,如同瑰麗的桃花源,像是畫家夏陽的新中國畫。但是,這其實是他發(fā)炎后,他伸進口腔中拍的喉嚨血絲。你被美麗震動的同時,若知道這一方法,那是會造成思維與思想上的震撼的。影像與主題,一定要門當戶對。

      這種語言探索,當然不只是語言與哲學的閉門造車。與現(xiàn)實,是隱隱相關的。

      這其中,還有一種“惜物”意識。作者的個人修為,與影像,都有一種品格。——顏長江


作者簡介



微信圖片_20190131144035.jpg


      1974年生于廣東平遠,現(xiàn)工作生活于廣州。

      照片多次參加國內(nèi)和國際群展,包括: 2004年日本東京銀座守護神藝廊群展《往哪里去?天人合一》,2007年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jié),2008年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shù)中心聯(lián)展《外象》,2008韓國大邱攝影雙年展,2009年比利時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shù)節(jié),2010年北京尤侖斯當代藝術(shù)中心《內(nèi)耳》展,2013 首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2017 廣州影像三年展,2018上海雙年展等。




近日, 第六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活動已經(jīng)圓滿完成推薦和評審工作,柴選、傅擁軍、姜緯、顏長江、嚴志剛幾位評委最終選出十件作品上榜,分別是(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盧承德《世俗生活在南方》、呂格爾《羌的山》、呂廷川《華不注》、羅永進《山高》、李止《溪山》、潘曉春《異物》、丘《日常寫作》、吳國勇《無處安放》、王軼庶《無中生有》、鄭知淵《大城》。

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是中國麗水攝影博物館自2013年開始向全國發(fā)起的一項品牌活動,旨在針對上一年度國內(nèi)涌現(xiàn)的優(yōu)秀專題攝影作品進行公推和綜合審議,最后評出本年度上榜作品,至今已連續(xù)舉辦該活動五屆。主辦方希望通過常年舉辦這樣的活動,為中國攝影的發(fā)展樹立一個風向標,共同推動中國攝影的發(fā)展進步。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jīng)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shù)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quán)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圖集